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尹海良(文化传播学院)

2024年06月23日 00:19  点击:[]

一、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语法、国际中文教育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1项,教育部社科3项,省社科2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12-2014年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2019-2020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专业宣讲团专家。《语言教学与研究》等重要期刊匿名审稿专家,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通讯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兼任泰国格乐大学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规范化与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二、主要事迹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之路上的忠实使者。2010年,服从学院领导安排,全面转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深知该专业需要授课老师具有丰富的海外教学经历,为此2012年参加国家汉办公派汉语教师选拔并成功入选,2012年10月赴任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汉语中心。两年的海外工作,收获颇丰,得到大特尔诺沃大学师生的高度评价,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人士,特别是时任校长普拉门(Plamen Legkostup)教授,已成为沟通中保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也因工作出色,得到了保加利亚驻中国大使馆的充分肯定,据知,这是大使馆就公派汉语教师颁发的唯一一份“工作鉴定”,正式鉴定最后一段特别说到,“尹海良老师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遵守外事纪律,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多次出色地完成使馆交予的重要任务,受到使馆领导及有关各方的肯定。”

学术研究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2007年入职以来,积极申报各类纵向研究项目,截止目前已主持完成6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其中,在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立项方面,已被重点关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2009—2019)》一文认为,“从表3的统计发现,在2009至2019年间总共有来自7所高校的15人获得2次立项,来自山东大学的尹海良老师获得3次立项,分别为2009年立项的青年项目‘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2013立项的规划项目‘现代汉语反预期表达的语用句法实现’以及2017年‘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现代汉语否定形式的肯定识解研究’。通过这3个项目的立项名称可以看出项目主持人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围绕着现代汉语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个“唯一”为山东大学带来了荣誉,对个人而言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同时个人曾进入学术志“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者期刊论文综合指数排行榜(2006-2018)”500强。

以坚实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立德树人。长期奋战于本科教学一线,立足于本科教材体系并深度联系社会实践传道授业解惑,从学生的真实社会体验角度去讲述理论,科学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充分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收到众多学生自发发来的肯定性评价,“教诲如春风,师恩念心中。衷心感谢老师,老师您温柔宽厚,待我们极好,尽心尽力地给我们讲授专业知识,给我们补充介绍了许多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让我们在一种愉悦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语法的知识,在您的教导下,我对语法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您以多元的教导方式向我们传授知识,给我们讲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提及语言现象,分析语言理论,都让我们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对于语言学的学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再次向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诸如此类评价更多地呈现于评教系统以及学生的个人网络空间。一直以来精心组织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授课、推免、考研、海外深造等方面均为学生辛勤耕耘,以文化人,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拥护,2016年获评“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16年获山东大学(威海)“师德建设教育月征文”二等奖,2021年获山东大学“阅读红色经典•调研中国之百年变迁”征文一等奖。同时带领汉语言文化系教工党支部先后获得威海校区“样板支部”和“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并均已顺利结项。

上一条:夏辉(商学院) 下一条:徐立强(化学与化工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