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课程《护理心理学》《护理研究》,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护理心理学》和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护理心理学》。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国家级、校级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基金项目10余项,所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2014-2023连续10年获得Elsevier评选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类数字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护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90余篇,中文论文100余篇。
二、主要事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长期致力于教材建设,主编了7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包括《护理心理学》、《护理研究基础》等。所编写的教材不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实际,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教材编写工作不仅扩大了我本人及所在学院在该学术领域的影响,也对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教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为他们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多年来致力于教材建设,彰显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为护理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榜样。
我在课程建设方面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致力于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护理心理学》,以及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护理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护理心理学》是我精心设计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这门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还建设了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护理心理学》,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专业优势的高水平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护理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为了我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护理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14年以来连续十年获得Elsevier评选的“中国高被引学者”,这是对我多年科研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带领团队致力于心理应激与健康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成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引用。这些论文涵盖了护理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干预等多个领域,深入揭示了心理问题发生的生物-心理-社会机制,开发了可及性高、易于推广的数字化心理干预方案,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解决策略,对维护人们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十年获评高被引学者不仅是对我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的团队和合作者的认可。我将继续坚持科研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培养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促进护理心理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