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陈维丽,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育硕士。2009年起任教于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从事班级管理及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先后担任《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语文备课组组长,学校宣传项目负责人,团委委员,文科党支部宣传委员等。2017年到山大青岛校区山东大学实验学校,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时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并先后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现任(青岛)山东大学实验学校中小学教务主任,初一级部主任,同时承担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
二、主要事迹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
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爱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如何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师爱,是每个教师职业道德,也是工作准则,在我十五年的教育生涯中是这样做的。
爱学生就要舍得为学生付出。初为人师时,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教师,最能为学生付出的便是时间。初为人师的那几年,我几乎每天都会在学校加班到将近十点,甚至还会将工作带回单位宿舍,深夜灯火里也许是第二天要讲的课,也许是学生的作业,也许是给某个孩子写的话,也许是学校的某一项工作……“我没有工作经验,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因为我是年轻教师而学不好、吃亏”因为有这样一个信条,刚工作那几年,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将一切能付出的时间都用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上,让学生在我这里能得到充分的学习,从而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这种做法也成为我的工作风格,直到现在我都保留着随时加班、甘愿奉献的工作特点。
付出时间,是具体的做法,其实舍得付出时间,就是对学生付出爱心的表现。作为班主任,我洞悉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并能从孩子的感受出发,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解开他们心头的疙瘩,和他们一起走过初中三年的青葱岁月。直到现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还保留着教过的各级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方式。这些孩子有的已经踏上工作岗位,有的还和我成了同行。我与我的学生们,相互鼓励,继续延续着师生时期的那种默契。
勇挑重担,是我的工作职责
我工作三年后就成为学科的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长、备课组长工作。31岁那年举家从济南搬迁到青岛,参与山东大学实验学校(青岛蓝谷中、小学)的新建校工作。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我曾经教过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并给小学段的孩子开设选修课,我教过一到九年级每个学段的孩子。“讲台下,不论是少年还是娃娃,只要看到那双求知的眼睛,我就热血澎湃、满含泪水。”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我还先后担任了新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和教务主任。每个新的工作岗位都会带来新的挑战,“怎么办呢?我也不想离开自己的熟悉的岗位,熟悉的岗位会有很多现成的做法可延续,工作中省不少力,可是学校工作需要,让我干,我就得接,这是我的工作职责。”
在这十五年的工作生涯里,我承担了许多“能力以外”的工作。为了让自己的能力匹配上当前的工作需要,我用努力来填补工作的空白,虚心地向前辈和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领导寻求工作方法,遇到棘手的工作,就塌下身子一点点专研琢磨。每一个活动方案、每一次工作总结、每一份工作计划、每一次工作安排,都是我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敲击出来、反复修改的。工作岗位的变换,让我触摸到学校各个工作岗位的同事,更能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不易之处,因此更愿意将工作的成果归功于每一位奋战在一线工作的老师。从“双减”优秀工作案例,到进入省资源的幼小衔接工作方案,再到学校的各项荣誉各种成绩,在我心中,自己只是一个参与者。
一个老师最精彩的时刻,是站在讲台上
在所有的学校工作中,我最享受的时刻,还是站在讲台上。我始终认为,一个老师最精彩的时刻,是站在讲台上。学校的行政工作十分繁忙,再加上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原来的工作状态相比,我其实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予教学。不过,我并没有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我热爱教学,那是我教育工作中最诗意的归属。
初为人师的我将课堂教学视为自己的一切,认真备课,认真书写教案,我的教案曾经作为范例,在全校进行展示和推广。为了上好课,我不放过任何一节精彩的课,我积极写听评课,不断精进自己的课堂,经过几年的努力多次在区、市各类教学活动评比中获得奖次,还有两个课例推到山东省,分别获得山东省二等奖、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优课奖。
2017年9月,从济南来到青岛即墨,我依然没有放弃对课堂的追求。我坚持每学期一公开课的做法,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从一年级的古诗教学《村居》,到初二的《不朽的失眠》课例展示,到中小衔接《赫尔墨斯与雕像者》寓言教学课例,到大单元教学课堂实践案例,都是我探索课堂教学的足迹。我积极参加各类课堂评比活动,以此督促自己。2020年我参加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工作司举办的第二届“嘉陵杯·诗教中国”大赛,获得全国优秀奖;2021年我参加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2023年参加青岛市家庭教育优质课获得一等奖。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正是因为这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学校也形成了良好的教研状态。教师们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比赛,不断的磨练自我、精进教学,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