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吴皓(控制学院)

2024年06月20日 15:56  点击:[]

一、个人简介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省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山东大学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和实习实训基地负责人;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

主讲国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主持国家、省部级教研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科创竞赛获国奖40余项、省奖百余项,获山东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

承担科研项目立项经费500余万元,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千层次人才”和“扬州绿杨金凤创业人才”等称号。

二、主要事迹

吴皓一直担任“多元智能”微专业的班主任。“多元智能”微专业是由山东大学本科生院主导创办的探索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班从2017年开办的创新实验班演变而来。该班成立以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吸引了各界目光,成为山东大学创新教育中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线。班级一直是济南、青岛和威海三地同时招生,最多的一届班级人数达150人。作为该班的主创人之一和执行人,吴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第一届时,培养方案的制定、课表安排、创新活动、学生管理、社会实践和三地协调等工作事无巨细,全都从零开始。

为了给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交融和思想碰撞机会,平时课程都安排在周末,三地同步开课。济南校区的所有学生集中到兴隆山教室中来。作为班主任,每个周末吴皓都在教室里忙碌,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准备上课使用的实验器材、随时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保证请到专家级教师授课,保证学生对周末的学习保持热情和期待。吴老师还会给学生们指导编程。陈欢迪同学是文科生,2020年成为多元智能微专业的学生。她在“山大日记”中写到:“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吴老师的那句‘大家要多练习,量变会发生质变’。于是,下课后,我又结合着回放重新整理了笔记,并在软件上进行操作练习。感谢老师的付出,正是它让我认识到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学生的点滴进步都是吴老师真心付出的收获,也是吴老师努力前行的动力!

寒暑假,三地学生集中到济南参加集训。吴皓老师协调青岛、威海来济学生的吃、住、行。买好被褥、安排好宿舍、协调澡堂、电卡充电、食堂就餐……。记得有一次,集训中有位同学意外腿部受伤,流血很多,吴老师开车立即带着学生奔向医院,全程陪同看病,并送回宿舍;还有一次,有名同学因身体不适睡过头,打电话也不接。吴老师立即跑到宿舍找学生。当学生打开门的一刻,吴老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每名学生的平安健康都是吴老师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2018级创新实验班学生李港从青岛来济参加了寒假集训活动。活动结束后他给“山大日记”栏目投了稿。他说:“‘集百家大成,创万世新学’是我们班无比霸气的口号。回顾这十几天的经历,愈加感觉我们山大前进步伐的铿锵有力,愈加感受到创新创业浪潮的汹涌澎湃。培训接近尾声,但这只是一个节点。集百家大成,创万世新学,创新旅程漫漫,我们都在路上!”这是对微专业、创新实验班最好的诠释,也是吴老师和他的同仁们做此事的意义所在。

吴老师承担了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思维等本科课程的授课工作,一直致力于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她想通过三尺讲台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学生不太喜欢上早8点的课,起不来。吴老师上课过程中,经常碰到学生迟到情况。批评?学生都是成人了,伤自尊;考核扣分?制度生硬凉冰冰。吴老师会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今天天气很冷。为了怕堵车,我7点就出门了。开着车在路上心里很委屈。大冷的天天不亮就出门图啥呀。大约7点半,我由东到西到了咱兴隆山校区大门口桥底下等待左转,意外看到一位交警同志在路口指挥交通。我的心里异常温暖,委屈一扫而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交警站好岗保证我的交通安全;我按时到教室保证上课质量;同学们认真听讲学到知识。我们都对得起自己,也为社会做了贡献。”全班同学静悄悄,但他们的神色告诉我,他们听进去了。最后我捎带着说一句大家别迟到呀。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穿插这样的小故事,学生既觉得真实,又很好接受,于无形中进行了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各种节日吴老师都会穿插些小故事,比如国庆节前讲神十四振奋人心的新闻,既了解其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父亲节母亲节前聊聊通信技术的变迁提醒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呀。随时收集思政小故事成为吴老师工作和生活的日常。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也是吴老师教学中非常重视的。吴老师一直采用TBL+FlippedClass(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组合教学模式。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主题任务并在课堂上分享小组完成的成果。即使遇到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授课改为线上,但这种教学活动“疫”不可挡,继续进行。如19级4班陈光昊等四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研讨主题是“维纳与控制论”。该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了控制学科奠基著作阅读、文献查阅、研讨交流、PPT制作等环节,并在线上课堂分享研学收获,引发全班同学对“现控理论发展的思维创新动力”和“控制人学科交叉思维”的深度思考,并以王安石的名句做了结尾:“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学生自己“悟”思政的学习效果达到了吴老师设置此主题讨论的目的。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十几个小组轮流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并做课堂分享。这种活动非常耽误课余时间,如何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呢?吴老师会在活动进行的适当时候组织学生投票,按投票结果分等级发红包。奖金不多,足以让小组一起去食堂聚一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费聚餐,既觉得付出值得,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2023年时,红包发下去不久赶上放假。有位女同学返校后课间找到我,说他妈妈觉得老师真好,做了一个手工小玩偶送给我。收到小礼物,吴老师也非常感动。一个小小的红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2022年3月8日,“山大视点”的山大人物栏目,发表了题为“山大面孔——三八红旗手的一天”的新闻。现将新闻内容收录如下:

控制学院吴皓教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

山大面孔︳三八红旗手的一天-山东大学新闻网 (sdu.edu.cn)

聊起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吴皓教授说出了长长的一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研究生指导、学生培训及比赛指导……她说:“最繁忙的时候,饭都来不及吃,恨不得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二点。”以受访当天为例,吴皓教授早上起床后就开始处理生产实习的安排事宜,期间不断和对方通电话。需要进行的工作还有:汇总、解决前一天工程训练中心研讨会中大家提出的问题,并不断与各方沟通;落实第二天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意外保险购买工作,对接第二天包车的行程;与企业对接参观交流事宜……

吴皓教授对教学充满热情,她积极筹划面对高中生的暑期集训,唤醒年轻学子们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兴趣,播下科学的种子;对于本专业的本科教育,她承担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思维、现代控制理论三门课的教学任务,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则组织多元智能微专业,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对于研究生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也会及时给予指导······

吴皓教授在课堂上十分关注学生的状态,喜欢用互动以及抛出问题再解答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十分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提供帮助。从教二十多年,她一直高度重视课前备课环节,她说:“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上课老师熟不熟这门课程、内容讲得好不好,学生是最有体会的,所以作为教师,充分备课是必须的。”

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事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在一天天繁忙的工作中,吴皓教授用责任与热情诠释着高校教师的丰富内涵,累,并快乐着……

上一条:魏福兰(口腔医学院) 下一条:夏辉(商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