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教师(“四有”好老师) >> 正文

王伟(考古学院)

2024年06月20日 08:51  点击:[]

一、个人简介

王伟,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中欧合作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包括Nature、Science、Cell、《科学通报》等在内的中外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23年,获“山东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所指导的2023届学生毕业论文获“山东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从教以来,王伟教授坚持思想铸魂、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将课堂理论和田野实践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学术问题。2022-2023年,王伟教授带领2019级本科生朱天净等同学克服疫情造成的诸多困难,先后三次前往广西百色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历时数月,足迹遍布百色盆地800平方公里内的数十处旧石器遗址。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样品时,将课堂上讲授的河流地貌形成和演化、早期人类的行为和石器制作工艺、不同类型沉积物所适用的测年方法和原理,与野外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弄清了前人在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方面的取得成果,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学术问题,并将百色盆地旧石器与非洲、欧洲和西亚早期阿舍利石器工业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指导朱天净同学完成的《早更新世末期广西百色盆地那吉、百谷遗址石制品研究》被评为2023年山东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注重因材施教,当好“四个引路人”王伟教授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在田野调查发掘和实验室分析过程中,不断和同学们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2020级博士研究生梁华同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田淳和姚艳燕同学分别在早期猩猩演化、华南晚更新世旧石器文化、第四纪哺乳动物埋藏学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3位同学目前已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JournalofArch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Lithic Technology、HistoricalBiology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6篇。这个研究生团队获得2023年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梁华同学先后获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2023年)、国家奖学金(2023年)、山东省和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24年)。

坚持立德树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发展成才。2020级硕士研究生范窅彬同学在学术上主动寻找国际前沿新方法,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哺乳动物或古人类牙齿表面微痕进行观察,分析其饮食结构。王伟教授给予她大力支持,和学院汇报沟通为她筹建专门实验室和设备仪器采购,联系美国科学院院士——阿肯色大学Peter S. Ungar教授共同指导范窅彬同学(现为2022级博士研究生),2024年初将她派往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利用王伟教授与法国巴黎大学和波尔多大学长期科研合作的机会,将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目标贯穿其中。2023年以来,先后邀请法国巴黎大学和波尔多大学的Anne-Marie Bacon和Clément Zanolli教授前来为研究生授课并开展联合科研工作。另外,王伟教授近期与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Ingicco Thomas博士和印度尼西亚国家考古中心副主任SofwanNoerwidi博士达成研究生合作培养意向。目前,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一景同学正在申请赴巴黎大学留学申请。团队的国际化取得了预期成效。范窅彬同学先后在《牛津手册》、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Journalof Human Evolution、HistoricalBiology等国际权威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范窅彬同学获山东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上一条:王瑞君(法学院) 下一条:韦倩(经济研究院)

关闭